資料來源:2010.國健局
糖尿病流行病學
隨著醫藥的發達,傳染性疾病的控制,世人生活型態的靜態化,肥胖之高度盛行,糖尿病已成為二十一世紀全世界最重要的公共衛生課題之一。在開發中以及新興工業 化國家(如台灣),它的發生率(incidence)及盛行率(prevalence)正在快速的增加中。在台灣,自1987年起糖尿病始終高居十大死亡 原因的第五名,而且更是十大死亡原因中,死亡率增加速度在過去二十年最快的一種疾病(自1982年的10.8/100,000竄升至2002年的39.3 /100,000)。
糖尿病盛行狀況
至於台灣地區第2 型糖尿病的盛行率亦呈現增加中。19歲以上的男性盛行率為3.7%,女性為6.3%,平均約5%;45歲以上的男性為7.9%,女性為17.3%;65歲 以上的男性為7.8%, 女性19.6%;女性不但罹患糖尿病的盛行率較男性高,女性的年齡(老化)效應更是顯著;篩檢出的糖尿病患者中約有三到四成的人並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台 灣地區雖小亦存在著地區差異,特別是山地鄉和澎湖的女性有比較高的糖尿病盛行率。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在2001 年至2002年完成之「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盛行率調查」,顯示15歲以上之高血糖盛行率7.5%(男性8.2%,女性6.8%),空腹血糖 偏高的盛行率為3.2%,男女性都在3%左右;而45歲以上的男性高血糖盛行率為15.5%,女性為14.0%,65歲以上的男性為18.8%,女性 22.8%,顯示老年女性罹患高血糖的盛行率較男性高。各地區間的高血糖盛行率在6%到10%之間,以南部及東部地區高血糖盛行率較高。
糖尿病的預防
    目前台灣地區有近百萬名的糖尿病病患,醫師除了在醫療照護應努力改善糖尿病的控制,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外,也應加強預防糖尿病的發生,或儘早篩檢出疾病輕微的潛伏糖尿病病患,以避免疾病惡化後,造成民眾生活品質的降低,及醫療支出的沈重負擔。糖尿病的初段預防(Primary prevention)是由社區基層醫療體系出發,對於糖尿病的高危險群(如表1-1)提供必要的定期篩檢。初段預防的目的是對於糖尿病感受性高的群體進行預防性介入,而來防止糖尿病發生。次段預防(Secondary prevention)在於早期診斷糖尿病並積極有效的治療來獲取最佳的控制,以期避免或減少糖尿病的病情持續進行。至於三段預防(Tertiary prevention)的目標是防止糖尿病晚期併發症的發生與持續惡化。

(表1-1)第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子

糖尿病家族史(父母、兄弟姊妹罹患糖尿病)
年齡超過45歲
體重過重 (身體質量指數≧24 Kg/m2)
平常缺乏運動
種族/人種(如亞洲南方、加勒比海非洲人...等)
曾有空腹血糖異常或葡萄糖耐量異常
高血壓 (成人≧140/90 mmHg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5毫克/毫升(0.90 mmol/l)及/或三酸甘油酯≧250毫克/毫升(2.82 mmol/l)
曾有妊娠糖尿病或嬰兒體重超過4.0公斤
曾有心血管疾病史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糖尿病的診斷
(一)、糖尿病症狀:
部份的病患,在發病時會出現「三多」(多吃、多喝、多尿)、「一少」(體重減輕)的典型症狀。但是部份的病患在發病時沒有典型症狀,有些病患偶會因為皮膚搔癢(腹股、婦女外陰)、手腳麻木、陽痿、傷口癒合不良等原因,經由驗血求證,而獲診斷。
(二)、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目前診斷糖尿病,主要依據血糖值高低來判斷。如果符合以下任何一個條件,而且要再確定一次,即可診斷為糖尿病:(1)出現糖尿病症狀(三多一少),加上隨機血漿糖值(無論空腹與否,測得的血糖值即為隨機血漿糖值)≧200毫克/毫升;(2)空腹至少8小時靜脈血漿糖值 ≧126毫克/毫升;(3)75公克(小兒劑量為每公斤1.75公克,總量至多75公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2小時的靜脈血漿糖值≧200毫克/毫升。若空腹血漿糖值(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110毫克/毫升且<126毫克/毫升,就可診斷為空腹血糖異常(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如果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靜脈血漿糖值,介於140及200毫克/毫升間,就可診斷為葡萄糖耐量異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
(三)、糖尿病的篩檢
血漿葡萄糖之測定為檢驗葡萄糖耐量的最好方法,篩檢方法最好使用檢測空腹血漿糖(意指除了飲水外,不食用任何食物或飲料達八小時以上)。
根據2003年美國糖尿病學會的政策聲明中列出第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可作為篩檢時的參考。

 

(表1-1)第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子

糖尿病家族史(父母、兄弟姊妹罹患糖尿病)
年齡超過45歲
體重過重 (身體質量指數≧24 Kg/m2)
平常缺乏運動
種族/人種(如亞洲南方、加勒比海非洲人...等)
曾有空腹血糖異常或葡萄糖耐量異常
高血壓 (成人≧140/90 mmHg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5毫克/毫升(0.90 mmol/l)及/或三酸甘油酯≧250毫克/毫升(2.82 mmol/l)
曾有妊娠糖尿病或嬰兒體重超過4.0公斤
曾有心血管疾病史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根據專家建議:(1)40歲以上的人,應每三年做一次血糖篩檢;(2)若有一個或更多的主要危險因子時,則應於更年輕時且更頻繁的做血糖篩檢;(3)大於 10歲的小孩,若BMI>85th percentile同年齡性別(或體重>120% ideal body weight, IBW),且含二項或三項危險因子(一等親及二等親有第2型糖尿病家族史;為特定種族/民族;有胰島素抗性之相關症候,如黑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高血壓,血脂異常,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時,每二年做一次血糖篩檢。
糖尿病的分類 
              (一)、第1型糖尿病 (Type1 diabetes) :通常由β細胞的破壞,導致胰
                       島素的絕對缺乏所引起
                         1.免疫媒介性(Immune mediated)
                         2.特發性 (Idiopathic)
 
              (二)、第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包括以胰島素抗性為主(insulin   
                       resistance) 並伴有胰島素相對缺乏的病患,到主要以胰島素分泌不足
                       合併胰島素抗性的病患 

              (三)、其他特異型糖尿病
                        1.β細胞功能的基因缺陷
                           (1)第12對染色體,肝細胞核因子-1α(HNF-1α)(MODY-3)
                           (2)第7對染色體,葡萄糖激酶 (glucokinase) (MODY-2)
                           (3)第20對染色體,肝細胞核因子-4α(HNF-4α)(MODY-1) 
                           (4)粒線體DNA
                           (5)其它
                        2.胰島素作用的基因缺陷
                               (1)A型胰島素抗性(Type A insulin resistance) 
                               (2)矮精靈貌症候群(Leprechaunism) 
                               (3)Rabson-Mendenhall症候群
                               (4)脂萎縮性糖尿病 
                               (5)其它
                        3.外分泌胰臟的疾病
                               (1)胰臟炎
                               (2)創傷/胰臟切除
                               (3)腫瘤 
                               (4)纖維性囊腫 (Cystic fibrosis)
                               (5)血色素沉著症 (Hemochromatosis)
                               (6)纖維鈣化性胰臟病變(Fibrocalculous pancreatopathy)
                               (7)其它
                        4.內分泌病變
                               (1)肢端肥大症
                               (2)庫欣氏症候群
                               (3)升糖素瘤
                               (4)嗜鉻細胞瘤
                               (5)甲狀腺高能症 
                               (6)體抑素瘤 
                               (7)醛固酮腺瘤 (Aldosteronoma)
                               (8)其它
                        5.藥物或化學物質引起
                               (1)Vacor
                               (2)Pentamidine
                               (3)菸鹼酸 (Nicotinic acid)
                               (4)糖皮質素 (Glucocorticoids)
                               (5)甲狀腺激素
                               (6)Diazoxide
                               (7)β腎上腺素促效劑
                               (8)Thiazides
                               (9)Dilantin
                               (10)α干擾素 
                               (11)其它
                        6.感染
                               (1)先天性德國痲疹
                               (2)巨細胞病毒
                               (3)其它 
                        7.不尋常形式的免疫媒介性的糖尿病
                               (1)筆直人症候群(“stiff-man” syndrome)
                               (2)抗胰島素受器抗體
                               (3)其它 
                        8.有時合併糖尿病的其他遺傳症候群
                               (1)唐氏症候群
                               (2)Klinefelter 氏症候群
                               (3)Turner 氏症候群 
                               (4)Wolfram 氏症候群
                               (5)Friedreich 氏運動失調
                               (6)Huntington 氏舞蹈症
                               (7)Lawrence-Moon-Biedl 症候群
                               (8)肌強直性失養症 
                               (9)紫質症 (Porphyria) 
                               (10)Prader Willi 症候群
                               (11)其它 
              (四)、妊娠性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婦女在
                      懷孕時才第一次發現罹患糖尿病。